查看原文
其他

被「抹去」的中国人

2017-11-28 马香玉 独立鱼电影

「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」


上面这句话香玉常听到,是一种典型的成王败寇论调:


弱小者无论做出多么重要的贡献,都会被更强大的一方抹掉、驱赶


然而真正有价值的人,终究会留下痕迹


最近,英国4台就出了一部新纪录片,挖出了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。


讲的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被抹去的中国人——


《中国劳工兵团:英国被遗忘的军队》

Britain's Forgotten Army



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,中国没有直接出兵欧洲,却是战胜国


并以战胜国的身份,参加了巴黎和会。


这是为什么?


因为中国虽然没有出兵,却派出了大量华工。


其中有5万华工在这场战争中死亡。


这也是中国付出惨痛代价,却仍然没在巴黎和会上夺回德国在山东强占的各种权益,而爆发五四运动的起因之一。


说回一战。


当时英国在索姆河战役,失去了很多士兵,急需人力补充。


丘吉尔一度认为,如果找不到足够的兵力,就可能会输掉战争。



但是,去哪里找人?


英国把眼光瞄向了远东,他们发现这里有一群性价比十分高的劳力——


山东人


因为这个地区的人,相较而言,体格更为强壮,而且愿意干苦活累活,工资所求又极低。



于是,英国人便在这一地区招募劳工,却对外一直秘而不宣


为什么?


因为这是一个巨大的骗局


招募合同第一条就规定:不雇佣中国劳工用于任何类型的军事行动,只从事工业农业工作。



然而他们实际上到了欧洲都干了什么活?


挖战壕、运输物资、堆沙袋修筑防御工事、修理坦克。。。


他们干着最脏的活,而且都是在战争前线,炮弹随时都可能炸在身边。



这些贫苦的中国人大部分都是文盲,所以一直到踏上了异国船的那一刻,都不知道自己即将面临的是残酷的战场



可怕的是,英国政府以1天1法郎的工资诱惑,吸引了大量山东人,前前后后总共14万人


14万人啊,在一无所知的情况下,与亲友分离,穿越了大半个地球,来到战争高峰时期的欧洲。


他们从中国跨越太平洋到达加拿大,再横跨大西洋到达英国,整整花掉 4个月时间。


期间,由于船上空间狭小,卫生条件恶劣,运输过程中就有 700 名中国人死于疾病



而且还被限制人身自由


当时英国政府害怕工会介入,瞒着本国社会,封锁消息。



所以当时到达英国的中国劳工,都不能自由行动,在严密的看管下,继而运往法国的战争前线。


他们受到很多不公的待遇:


首先在危险地区进行高强度工作。


凯伦描述他的祖父当时整日担心受怕,在飞机轰炸的时候被强迫填弹坑,而按照合同,这些本不该他们去做。



因为工作状况恶劣,中国劳工进行反抗,在零度以下的冬日里,被殴打,手脚绑在铁丝上。



英国人从来也没有把共同作战的中国人看作是盟友,而是需要被鞭笞的劣等种族



在战争胜利后,其它国家的军队都离开了,中国劳工都不能离开


他们与英国签了3年合同,必须留下来清理烂摊子


英国历史学者认为,这些劳工最糟糕的情况,反而是在战后,因为他们被派去战场掩埋尸体、清理武器。


其中许多还是实弹,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。



就是在这个时候,中国劳工开始反抗了,拒绝承担任务。


此时,英国人转而把枪炮对准了他们


以孔晓德为代表的4名中国劳工就死于一场罢工骚乱中。



他们的墓碑上写着「鞠躬尽瘁」,却被雇主像狗一样杀死,极为讽刺。



了解这些事实后,劳工的后代们都一度哽咽说不了话



在以上种种恶劣的条件下,中国劳工团支援过非常重大的战斗,对战争的胜负起到关键作用。



根据英国历史学家的分析,在1917年这一年,中国劳工对战争的贡献,甚至都远远高于美国人。



然而他们没有得到任何荣誉。



甚至,从历史中抹除掉。


在今天的英国总共有6万个一战纪念碑,代表21个共同作战的国家,但从没有提到14万中国劳工的贡献



在一个提倡荣誉、民主和正义的国家,这简直令人匪夷所思。


在一副世界级的巨幅画作中,历史学家们发现了中国劳工被遗忘的秘密:他们是故意被人为抹除的


在一战结束后,法国艺术家绘制一副世界上最巨大的画作:战争众神。


里面包含5000多个人物,描绘参战的23个盟国



其中蹊跷的是,美国的部分,是1917年仓促画就的,因为等到美国人参战时,这幅作品几乎已经完成了。



而美国人所在的部分,原来所画的,其实就包含中国人



这一切,都是源于当时中国是一个弱国,而其他国家根本没有把中国当做平等的同盟国看待。



如今,这一段历史被重新发掘,身在英国的中国劳工后裔,在努力修正历史


英国4台拍摄地这部纪录片,就是「修正历史」的一部分,也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。



未来将会在伦敦市中心,建立一个具有中国传统色彩的华表,为了正式纪念中国劳功团对英国和欧洲社会的贡献,重建真实的历史共识



正像这位参与者所说的,「我们的共识比你想象的更多」。



社会共识不是由人思考而来的,而是被集体创造的。


希望每一位弱小者,都将被历史公正对待。



最后,香玉还想补充一下。


刘国良在《参加一战的华工数字问题》中指出,赴欧参战华工数字为20万


另一种普遍的说法是,30万。如果算上15万赴俄华工,一共是45万


远不止纪录片中提到的14万。

喜欢这篇文章的人也喜欢 · · · · · ·

这个叫不出名字的好演员,是时候为他鼓掌了

豆瓣9.1,两个少女的末日旅行,治愈一切

未成年女儿被奸杀,他用了30年申冤 | 真实事件改编

豆瓣9.8,震碎三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